抗日战争那段日子,真是风起云涌,英雄辈出。新四军作为共产党领导的一支铁血部队,在东南地区扛起了抗击日寇的大旗。
而新四军东南分局,就是这支队伍的“指挥大脑”,除了大家耳熟能详的项英和陈毅,还有五位委员——曾山、方方、涂振农、黄道和郭潜。
他们每个人都在那段历史里留下了自己的印记,可命运却像过山车,有的成了革命的丰碑,有的却跌进了历史的深渊。
一、曾山:从穷小子到新中国高官,一辈子没掉队
曾山,1899年11月10日生在江西吉安一个叫锦源村的小地方,家里穷得叮当响。小时候,他没啥正经上学的机会,10岁就跑到赣州一家丝线作坊当学徒,整整干了五年,吃尽了苦头。
1925年,他哥哥曾延生把他拉进了革命圈子,加入了个叫“觉群社”的组织。第二年10月,他正式入了共产党,从此就把命交给了革命。他的革命路,走得挺扎实。
1927年,他参加了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,之后回老家搞农民运动,当过吉安县委书记、赣西特委组织部长。1930年,他当上了赣西南苏维埃政府主席,带着红四军把吉安县城给拿下,还搞土地改革,让穷苦农民分到了田地。
1932年,因为“左倾”路线挨了批,他被调去当江西省苏维埃政府副主席,管财经。虽说受了点委屈,他还是踏踏实实干活,为苏区的经济撑起了半边天。
1934年,红军主力长征,他没走成,留下来带着兴国游击队在赣粤边打游击。1935年,国民党追得紧,他化妆跑到了上海,后来又去了莫斯科列宁学院深造。1937年冬,他学成回国,正赶上新四军组建,就一头扎了进去。
在新四军东南分局里,曾山是副书记兼组织部长,干的都是些“搭框架、理人头”的活儿。他跑遍了南昌的大街小巷,把游击队名册翻了个遍,带着人去江西、福建到处跑,跟游击队头头们商量怎么把队伍整编好。
1938年8月,他又兼了江西省委书记,忙着让地方党组织跟新四军拧成一股绳,经常熬夜到天亮。1941年皖南事变后,他转战华中,当上华中局组织部长,管着根据地建设和队伍管理。1945年,他在延安七大上当选中央委员。
解放战争时,他接管了济南、上海、南京这些大城市,带着群众恢复生产。1950年,他还参与治淮工程,站在泥泞的河堤上指挥,硬是把淮河水患给治住了。
1952年,他调到北京,当过中央财经委员会副主任、商业部部长,一直到1972年4月16日因病去世,享年73岁。曾山这辈子,一步一个脚印,为革命和国家奉献了一生。这样的老革命,真值得咱们敬佩。
二、方方:华南抗战的大将,鞠躬尽瘁的老革命
方方,原名叫方思琼,1904年出生在广东普宁一个有点文化底子的家庭。小时候赶上五四运动,他当过普宁县学生联合会会长,年轻气盛地搞爱国活动。
1924年,他在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了一圈,认识了彭湃这些革命大佬,被彻底点燃了。1925年5月,他加入共青团,7月当上普宁县团支部书记,1926年入了党,从此就一门心思扑在革命上。
方方的革命生涯,也是跌宕起伏。1927年,他在老家搞农会和自卫军,面对宗族势力的威胁,干脆改名叫“方方”,意思就是要硬刚到底。
1930年,他去了闽西苏区,当过汀连县、杭武县、上杭中心县委书记。红军长征后,他留守福建,带着红九团在永定县金丰大山打游击,硬是保住了革命火种。
1938年新四军成立,方方当上闽粤赣边区省委书记和南方工作委员会书记,负责华南的抗战工作。他跑遍了闽粤赣边区,跟游击队碰头,传分局的指示。
1943年,他去了延安参加整风,后来当上华南分局书记,带着华南游击队跟敌人干仗,为解放战争攒了不少功劳。新中国成立后,方方当了广东省人民政府第一副主席,跑农村搞土改,忙得脚不沾地。
1955年,他调到中央统战部当副部长,管侨务,帮着安置归侨。1960年,他又当上国家接待和安置归侨委员会办公室主任,处理印尼排华危机,为侨胞们操碎了心。
1971年9月21日,他因病去世,享年67岁。方方这人,从学生领袖到华南抗战的大将,再到新中国的高官,一辈子都在为革命和人民奔波。说他鞠躬尽瘁,一点不过分。
三、涂振农:从热血青年到叛徒,人生翻车了
涂振农,1896年12月5日生在江西奉新县一个普通人家。1912年,他考进江西省农业专门学校,后来辍学当了四年小学校长。1919年,他又回去学林学专科,加入了改造社和国民党。
1922年毕业后,他在南昌的报社干过编辑,又跑去广东当了第三军司令部书记官。1924年,他当上国民党江西临时省党部执行委员兼秘书,1925年5月入了共产党,开始走上革命路。
涂振农早年挺有干劲。1927年大革命失败,他跟党组织断了线,1928年在上海又接上了头,后来在香港和苏区干活,当过红十军政委。
1937年,他当上新四军南昌办事处主任,跟国民党和其他抗日力量打交道,为新四军争取空间。1938年10月,他调到广东,当南方工作委员会委员兼宣传部长,继续搞统战和宣传。
可到了1942年6月,他在广东大埔县被国民党特务抓了。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,他没扛住,叛变了,把南方工作委员会的机密抖了出去,害得组织损失惨重。
后来他加入国民党特务机构,干起了反共的勾当。1949年,他回了奉新县老家,1951年4月被人民政府抓起来公开处决。
四、黄道:宣传战线的硬汉,壮烈牺牲的烈士
黄道,原名黄端章,1900年4月25日生在江西横峰县一个书香门第。1917年,他念了信江中学,1919年考进南昌第二中学,受《新青年》影响,跟袁玉冰他们搞了个江西改造社,传播马克思主义。
1923年,他考进北京高等师范教育系,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,1924年转成中共党员,当上北师大党支部书记。1926年,他被北洋政府通缉,回了江西,一边建国民党横峰县党部,一边偷偷搞中共横峰县支部。
1927年,他参与南昌起义筹备,之后在赣东北搞武装暴动,1928年领导弋横起义,当了弋阳县委书记兼总指挥。在新四军东南分局,黄道是宣传部长,负责抗战宣传和群众动员。1938年,他在南昌印宣传单,揭日军罪行,鼓动大家参军抗日。
1939年3月,他跟着分局到了皖南,组织会议,鼓舞新四军士气。可惜,1939年5月23日,他在江西铅山县河口镇被国民党特务毒杀,年仅39岁。东南局发了悼念通告,陈毅还写了文章缅怀他。这样的烈士,永远值得咱们敬仰。
五、郭潜:从才子到败类,信仰崩塌的典型
郭潜,本名郭乾辉,1909年10月26日生在荷属东印度苏门答腊,祖籍广东梅县。他在中山大学没念完,1926年加入共青团,1927年入了党。1932年,他被派到湘鄂赣苏区,当少共省委书记。
1934年,他跟着中央红军长征,在第三军团干地方工作团主任。长征后,他留在红四方面军,当了张国焘手下的西北局秘书长。1937年,他调到中央宣传部,还在抗大当过政治教员,讲中国革命运动史。
1939年,郭潜在皖南递补成东南分局委员,当秘书长,管文书和信息。1940年,他调到南方工作委员会当秘书长,继续干协调的活儿。
可1942年5月26日,他在韶关被国民党特务抓了。面对审讯,他没顶住,很快叛变,把南方工作委员会和粤北省委的机密全供了出去,害得廖承志、张文彬等人被捕。
后来他加入中统,当过天津区少将区长、台湾调查处处长,专门破坏台湾地下党组织。1949年,他逃到台湾,当上调查局副局长,还写了反共书。1964年,他转去国际关系研究所当副主任,1984年8月4日在台北病逝,享年75岁。
曾山、方方、涂振农、黄道、郭潜,这五位新四军东南分局的委员,命运各不相同。
曾山和方方用一生证明了啥叫忠于革命,黄道用鲜血染红了信仰的旗帜,而涂振农和郭潜却在关键时刻掉了链子,成了历史的反面教材。
这五个人,五条路,既是抗战史的缩影,也是人性的大考。
#优质作者流量激励计划#
股票配资账户管理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